日期時間:
清風 | 防微杜漸 敬小慎微
責編:李曉燕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2-23 16:59:50 瀏覽次數(shù):

大連裝備紀委〔2022〕每周一鑒 第7期

 
   輕者重之端,小者大之源?!俄n非子•喻老》中講過兩個關于防微杜漸、防患未然的事情,一個是“白圭行堤”,“千丈之堤,以螻蟻之穴潰”,正因如此,“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”;另一個是“丈人慎火”,“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煙焚”,對此,“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”。由于處處敬小慎微,時時警惕防范,因而“白圭無水難,丈人無火患”。韓非因此得出結論,“慎易以避難,敬細以遠大”,意思是說謹慎地對待容易的事,就可以避免危難;認真地處理細小環(huán)節(jié),就可以遠離大災。
 
   慮于微、防于小、杜于漸、作于細,飽含人生智慧和歷史經(jīng)驗。無論是“圣人見微以知萌,見端以知末”“故圣人見微知著,睹始知終”“蓋明者遠見于未萌,而知者避危于無形,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(fā)于人之所忽者也”,還是“室已焚而徙薪,舟已溺而市壺,疾已成而求艾,雖殫力為之,無及矣”“進忠有三術:一曰防;二曰救;三曰戒。先其未然謂之防,發(fā)而止之謂之救,行而責之謂之戒。防為上,救次之,戒為下”,都在強調要謹慎對待小事小節(jié),在細微、容易之處避危難之事。反之,“不慮于微,始貽于大;不防于小,終虧大德”。
 
   堤潰蟻孔,氣泄針芒。對于最初的小隱患、小管涌如果不夠警覺、任由其發(fā)展,最終就會引發(fā)大問題、大塌方。有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偷針的人和一個偷牛的人被捆在一起游街示眾,偷針的人委屈地問,我只是偷了一根針而已,為什么卻要與偷牛的人一樣被游街?偷牛的人說,這有什么可埋怨的,我最初也是從偷針開始的。大奸大盜,多從小偷小摸發(fā)端;大吃大喝,皆自小吃小喝開始。梳理許多腐敗案例通報內容,不少人滑入腐敗泥淖往往就是從喝點小酒、收點小禮等“微腐敗”開始,誤認為少拿點、少收點算不了什么,“微”不足道。豈不知,小事小節(jié)上守不住,就會逐漸喪失警覺,腐蝕靈魂,瓦解斗志,逐漸由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,最終難免栽跟頭。
 
   防微杜漸,敬小慎微,是共產黨人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。毛澤東曾在《講堂錄》手稿中指出,“人立身有一難事,即精細是也。能事事俱不忽略,則由小及大,雖為圣賢不難。不然,小不謹,大事敗矣”。1927年,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,針對部分官兵破壞群眾利益的行為,毛澤東宣布行軍紀律:“說話要和氣,買賣要公平,不拿群眾一個紅薯。”1948年,東北野戰(zhàn)軍在遼西錦州地區(qū)作戰(zhàn)時,正是蘋果成熟時節(jié),戰(zhàn)前羅榮桓指著院子里結著累累果實的蘋果樹說:“要教育部隊,保證不吃老百姓一個蘋果,無論是掛在樹上的,收獲在家里的,掉在地上的,都不能吃。”紅薯、蘋果雖小,但關乎人民軍隊形象和群眾人心向背,小中有大,不可不慎。
 
   防微杜漸,敬小慎微,主要靠自警自律,需要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來實現(xiàn)。唯有準確把握小與大的辯證關系,善于從小問題上看到其“累積效應”帶來的大后果,頭腦清醒察于微、從嚴要求禁于微,方能斷誘惑于“始”、治疾患于“未”。工作生活中,需以“禍患常積于忽微”之心對待小事小節(jié),加強自身修養(yǎng)和自我約束,對于各種苗頭性問題和傾向性隱憂,提前預防、及時化解,敬細遠大、行穩(wěn)致遠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(jiān)委網(wǎng)站)